蔺雪鹤是小城最有名气的国画大师,庆六十大寿之年收下两个弟子:大的叫关国盛,小的叫吴文雅。
两个弟子一样的聪慧机敏,一样的勤勉好学。蔺先生叫他俩先摹画本子,后临古画卷子,再后便领着两位弟子游名山大川写实。蔺先生与他们朝夕相处,两位弟子的脾气秉性,兴趣爱好再熟稔不过,他发现大弟子关国盛与画无缘。
转瞬三年已过,学艺期满。大弟子关国盛虽笔墨娴熟,却一招一式缺少神韵,二弟子吴文雅笔力尚幼嫩,但笔笔传神。
一日,蔺先生叫两位弟子在庭院里搭案,让他们画影壁一侧的几苗新竹。弟子在案前作画,蔺先生手捧紫砂壶坐在椅子上,品茗,又若有所思。蓦地神情一振,命弟子后院烧茶。然后,蔺先生拿起大弟子的画笔,在其画稿上用焦墨几笔勾勒出一尊卧石,又用浓墨画出竹的茎叶,再用淡墨画出几组淡竹。一幅石竹图跃然纸上,浓淡层次有致,石竹历历在目,神韵贯在其中。
恰在此时,二弟子吴文雅手托茶盘而至,一看画稿惊叹不已:“好画,好画呀,师兄真乃……”
关国盛正欲开口,蔺先生厉眼射过去,大弟子立哑不语。几日后,蔺先生邀小城画界名流于舍下小聚,拿出几日前所作置名国盛的“石竹图”与众人观赏。众画人细细地看,又慢慢地品,赞不绝口;说那卧石画得逼真,道那竹子画得传神,真乃名师出高徒云云。众人称颂,蔺先生授艺有方,美赞其弟子关某前途无量。
蔺先生不失谦谦君子之风,连连拱手致谢,逐请诸君前辈在“石竹图”上题字留印。待画友散去,蔺先生独留大弟子关国盛于舍下,关门闭户,面授机宜,内容不得而知。
后来,关国盛离开蔺先生,弃画从商,先开绸布店,又开古董店,都是小城有名气的商号。人们虽不见关国盛动笔墨,名声却在小城画界经久不衰。
二弟子吴文雅又从师三年,深得蔺先生厚爱,并且一生献身中国画研究,造诣极深,在全国亦大有名气。然而,在小城画界眼里,吴文雅终不及其师兄关国盛名气大。
此后,蔺先生不再招收弟子,关门谢客,赋闲隐居。
【杨晓敏鉴赏】
写作讲究立意,其思想站位及写作视角皆是高标准要求,故事传奇生动,人物惟妙惟肖,力求做到一篇作品集故事、人物、立意的完美艺术结合。马宝山熟悉社会中的三教九流,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,能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个性,其携带的文化信息含量和生活理念赋予了作品强劲的张力。
《名气》讲述了国画大师蔺雪鹤的两个弟子聪慧机敏、勤勉好学,三年学艺期满,大弟子关国盛虽笔墨娴熟,却一招一式缺少神韵,二弟子吴文雅笔力尚幼嫩,但笔笔传神。蔺雪鹤发现大弟子没有绘画天赋,却不动声色安排两个弟子在庭院同时画画,巧妙避开二弟子的注意,亲自为大弟子画画。当二弟子不明就里佩服师兄技艺时,蔺雪鹤暗中及时制止大弟子泄露隐情,接着又邀请小城画界名流齐聚舍下,极力推崇大弟子之画作,众人称颂蔺先生授艺有方,美赞其大弟子前途无量。岂料这之后,大弟子却弃画从商,虽不见笔墨,其名声却在小城画界经久不衰。而二弟子继续从师,深得蔺雪鹤厚爱,造诣极深,在全国亦大有名气,然而在小城画界眼里,二弟子终不及其师兄名气大。蔺雪鹤自此也不再招收弟子,关门谢客,赋闲隐居。
纵观故事始末,皆是师父刻意导演,让没有绘画天赋的大弟子完美为从艺之路画上句号,而师父也保全了严师出高徒的美誉,师徒三人似乎各自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名气。只是阅读于此,“名气”二字顿时在多少人心目中少了气势和景仰,其人品的瑕疵却渐而清晰,百味杂陈的人物塑造非常切合市井人物的生存特点。